【思想汇】
一个最让人感到惊愕的发展趋势在我们这个时代空前蔓延,那就是市场的扩张,正在不加限制地进入那些在我们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中本不属于市场规范来统领的重要领域。教育领域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有偿补课就是冲击此领域的一匹“黑马”。 “合理交易”背后的问题 伴随着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和争夺的激烈,整个教育生态中的家长、学生、教师和学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补课冲动。社会上支持有偿补课“最犀利”的一种观点认为,家长和学生有现实需求,学校和教师掌握着实际资源,基于双方同意和自由选择的有偿补课实现了“互利”和“共赢”,有相当的合理性,不应该予以取缔。不难看出,这种社会意识将义务教育类同于一般的商品,背后隐藏着以市场逻辑为圭臬的价值导向。我们暂且不去讨论是否能将教育类同于一般的商品,这种“合理交易”本身也存在三种瑕疵。 缺陷一:有问题的同意。有偿补课绝非完全自愿,家长的同意在某种意义上是出于被迫和无奈。一些已处置的案例表明,学生、家长一方和教师方并不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学生的所谓“需求”可以被产生。如果老师采取“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的方式,“需求”就会被有效地刺激出来。因此,这根本不是“同意”,而是一种变相胁迫,其本质是在职教师利用手中的职权和优势地位去寻租,是一种公开的腐败。 缺陷二:总福利不增反减。有偿补课所带来的学生学业进步和老师收入增加看似双方都得益。但是放在整个社会层面,增加的这份益处根本无法抵消那些付不起补课费的家长和学生因无序竞争所承受的痛苦。对于家境尚可的家庭来说,有偿补课可能只是令人厌恶的事情,而对于那些收入微薄的家庭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困难。因此对于此种行为正确与否的评判,必须考量这类付不起补课费的学生和家长所遭受的痛苦和不公正。 缺陷三:损害社会道德。据教育部网站公布,有偿补课已经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百姓深恶痛绝可见一斑。笔者认为这份愤怒源于广大家长认为小部分在职教师没有履行应履行的义务,得到并不应得的报酬时,产生的一种对不公正的愤慨。在学生需要补课来掌握必要知识时,在一个良善的社会里,老师应该对学生呕心沥血地尽职尽责,而不是借机甚至创造机会榨取利益。有偿补课越市场化,一定会越发毁坏社会共同珍视的精神价值。 中小学教育不是一般类商品 (文章责任编辑:竞技宝测速|竞技宝导航 ) |